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快三3期为一个计划的倍投 > 新闻动态 >
图片
引魂幡
引魂幡,又称灵幡,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,在丧葬仪式中用于招引亡魂。过去,引魂幡通常由阴阳先生手工制作,如今在纸活店即可买到现成的。使用时,需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或木棍将其撑起,竖在灵棚内。出灵时,由长子或长孙举起引魂幡走在出灵队伍的最前列。持幡时,旗杆要靠在胸前,幡要举过头顶。死者埋葬后,将引魂幡竖立在坟墓之上,任其随风而去。
引魂幡有白色和红色两种颜色,白色用于丧事,红色则用于迁坟或引葬。
性别区分
男性:显考、显祖、显曾祖等。
女性:显妣、显祖妣、显曾祖妣等。
引魂幡的长度
引魂幡的长度依据死者年龄而定,具体如下:
六十岁到七十岁:三尺长;
七十岁到八十岁:四尺长;
八十岁到九十岁及以上:五尺长。
引魂幡的写法
从灵幡区分死者年岁大小
灵幡中 “故” 字前的字能体现死者年岁,具体规则如下:
不超过六十岁死去的,在 “故”字前写 “世” 字;
六十到七十岁死去的,在 “故”字前写 “耆” 字(qí);
七十到八十岁死去的,在 “故”字前写 “耄” 字(mào);
八十到九十岁及以上死去的,在“故” 字前写 “期颐” 二字。
从灵幡区分死者性别
引魂幡分男女,可通过中间和两边飘带最下面的样式来区分,具体规则如下:
两边飘带最下面:男死者剪成五个“箭头形”,女死者剪成五个 “凹形”(豁口)。
中间飘带:男死者剪成十三个 “圆形”(取天圆之意,男属阳,剪单),女死者剪成十四个“方形”(取地方之意,女属阴,剪双)。也可不用剪,直接用圆形或方形纸贴上。
引魂幡飘带的文字内容
两边飘带:
上一联:金童前引路(乘龙东去)
下一联:玉女送西方(驾鹤逍遥)
且两边飘带最后一个字必须占 “生”。例如 “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”,从 “金” 字起 “生”,依次按 “生旺死绝” 循环,“去” 字正好占 “生”;另一联同理。
中间飘带:
格式为 “《》故显考 / 妣 + 姓名 + 之引魂幡”,最后一个字需男占 “生”,女占 “旺”。《》内按死者年龄填写对应字(见上文年岁区分规则)。
示例 1:
男性死者孙XX,终年七十五岁,可写成 “耄故显考孙公讳XX之引魂幡”。从 “耄” 字起“生”,依次按 “生旺死绝” 循环,“幡” 字占 “生”。
示例 2:
女性死者王XX,终年八十二岁,可写成 “期颐显妣孙王氏XX之引魂宝幡”。
从对应字起按 “生旺死绝” 循环,“幡”字占 “旺”。
若姓名为两字,可在 “引魂幡”中间加 “宝” 字,即 “引魂宝幡”。
引魂幡的类型及含义
白幡:有白幡表明死者有子女(至少有女儿),绝非绝户。
花幡:由红绿相间的布条组成,有花幡代表死者有孙辈,且死者并非早逝,人们会称赞这样的死者多福。
红幡:有红幡说明死者已有重孙,此时的丧事可当作喜事来办。
扛幡规则
扛幡需由对应的人承担:白幡由长子扛,花幡由长孙扛,红幡由长重孙扛。
引魂幡的制作(以白幡为例)
宽七寸,上部为红色正直角三角形,两层粘贴,中间夹挂绳,从直角顶点出一尺二寸,其中三寸用于缚于挑杆(挑杆长四尺六寸)。
三角形底边两面各粘上底九寸、下底八寸、高五分的红色纸一张。
中间夹三尺六寸长、五寸宽的白色纸两张,以及一寸宽、四尺五寸长的黄色纸,夹于两侧,每侧各重叠两张作为四个飘带。
将中间的白纸分为四大格、十二小格,剪棱形孔,其中大格分界为四包一棱形孔两列居边沿,小格分为单列孔两列,将纸分为三列用于写字。
黄纸下面粘半寸宽的黑色纸两张,中间夹五根一寸宽的红色飘带,总长(除三角形幡头外)为四尺五寸。
飘带共九根(五红四白),末端剪成 45 度角的斜口,男死者剪箭头,女死者剪凹形,最后写上文字即可完工。
完整图例:
图片
引魂幡的历史与文化内涵
引魂幡起源于宋朝,最初用厚重绢绸,后来用魂帛,再后来演变为魂幡。早期样式为用三个木头或竹子(一个竖放、两根横放交叉),中间挂一块布,布的左边写死者生日,右边写死者忌日,中间写死者姓名。
这一古老风俗源于人们的观念:人死后,灵魂不会随肉体一同死去,而是会在熟悉的地方飘荡,无法顺利到达阴间。人们制作引魂幡,便是为了引导死者的灵魂,使其随肉体一同被安葬于坟墓,或被送往人们心中的天堂。
此外,不同民族的引魂幡样式有所差异。例如满族的引魂幡,用一幅三尺多长的红布制成,上端镶一块三角形黑布幡头,红布撕成三幅(中幅宽,边条窄而略短),下边镶上五指状黑穗,中幅下边镶锯齿状黑穗。满族丧事中,下葬时来送殡的亲友会抢幡布,据说这布能避邪,可给小孩儿做衣服。
引魂幡作为一种传统丧葬元素,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情感和对生死的理解,也反映了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